通译园地

译无止境,艺无止境—世航会媒体专访口译实践有感—刘霞

 2016/10/11    通译翻译|同声传译

译无止境,艺无止境
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媒体专访交传口译实践有感

刘  霞

我与通译缘起2009年底,四川大学研究生阶段系统的翻译学习让我领略到了翻译之美、翻译之妙、翻译之难。当时全国还没有开始招收MTI翻译硕士研究生,传统的学术型翻译研究生更偏重理论研究,手捧自己80多页的硕士毕业论文虽然也有小小的成就感,但总觉得口译实践才是心头所好。通译海量口译业务支撑的实践平台吸引了我前来学习。从此我多了一个让口译爱好者感到幸福的身份:通译学员。比起学校语音室里的模拟训练,通译能让学员在最真实的口译现场进行实践,切实提高实战水平。


我并非专职译员,平时的工作主要是高校翻译专业教学,教学任务较繁重,家庭等各类事务也很繁杂。但只要有时间,通译平台的口译活动,不论什么领域、级别和类型,我都会报名参加。陪同、商务洽谈、展会、一对一会谈、领导人会谈、同传观摩等等,口译形式丰富多样,且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口译是实践性超强的学科,通译优秀的专职译员们正是在实践中锤炼出了过硬本领,而我通过实践获取的口译项目第一手资料,让我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生动案例的分享。


今年9月底,第22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来到了成都,该盛会被誉为民航界的“世博会”和“奥运会”,想想就让人激动。非常感激通译贺总和杨总给我这份信任和机会。作为通译现场翻译团队的译员,除了感到光荣,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根据团队的工作安排,我于9月26日担任了悉尼机场航空业务发展部副总裁倪克•海孟德(Nik Hammond)先生媒体专访的现场交传译员。大会已圆满闭幕,可这几天我都还沉浸在这份十分宝贵的经历带给我的兴奋和激动中。通译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专职译员们的专业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自己也收获颇丰。下面结合此次实践案例,从译前准备、现场口译注意事项和译后总结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希望自己通过总结能够进一步提高,也为口译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一、译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形式的口译,译前准备都相当重要,甚至能影响到翻译能否成功,译员最忌讳的就是打无准备之仗,口译更是要尽量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也是我此次分享的重点。除了做好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大会相关背景知识和词汇的准备(短期快速学习能力)以及语言和口译技能的准备(平时长期积累)。
1、 了解口译任务背景。
接受任务伊始,首先明确这是民航业的盛会,成都是中国内地第二座举办世航会的城市,全球各大航空公司、机场、旅游机构、政府部门高层齐聚首,参会规模和人数为历史最高等等,这是对任务的初步印象。
2、 了解口译任务的性质和基本情况。
由于一开始还没确定具体岗位分配和工作内容,只知道现场翻译到时会在成都双流机场主展台待命,陪同、会谈、交传均有可能,需要见机行事。所以准备起来还比较笼统,不具有针对性,只能把所有和大会相关的资料都查找一番。比如,世航会官网(英文)、近几届会议新闻报道(中英文)、往届视频等。通译专职译员组长Amber很及时的把大会的议程发给了我们,并提供给我们往年类似会议的领导致辞,这些讲稿十分难得,让我有感于通译译员的无私和团队精神。我把自己网上搜集的资料全打印了出来,开始熟悉相关的高频词汇、语句、行业术语等的双语表达,并自制词汇表。比如:航空第四城(the 4th largest aviation/air hub)、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 三大联盟(alliance):寰宇一家联盟(Oneworld)、天合联盟(the Skyteam)、星空联盟(the Star)以及全球知名航空公司名称等。
3、 了解并索取相关资料,同时了解口译服务对象。
临近会议开幕,明确了我的主要任务是悉尼机场高层的媒体专访口译及通稿、领导人致辞的笔译。此后,就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准备了。大会官网上仅仅是关于悉尼机场的简介,更多信息还得上机场的官网查看。受访嘉宾职务和姓名的准确发音,这是绝对不能出错的。在不知道悉尼机场哪位高层会出席会议的时候,我在世航会官网悉尼机场简介中,搜到了海孟德先生的状态是:is attending the World Routes2016,我便猜测有可能是他,他的名字Nik Hammond,听起来像:你好萌的!哈哈~后来确认专访嘉宾就是他,觉得很亲切。媒体专访口译,具体形式是受访嘉宾回答记者提问,主要是国内和川内媒体,因此主要媒体的中英文名称也需要整理好并记住,比如中新社(China News Service)、国际在线(CRI Online)、央广网(CNR.News)、华西都市报(West China Metropolis Daily)、成都商报(Chengdu Business Daily)、四川新闻网(Sichuan News Net)等,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也将自己整理的媒体信息分享给了同样有专访任务的其他译员。
4、 主题内容和术语准备
会前拿到了受访嘉宾提供给主办方的PPT,这对译员是极大的帮助,是需要重点准备的内容。可以整理熟悉PPT上所涉及的内容及其逻辑关联,重要术语和概念的中英文表达。比如passengers handled/throughput旅客吞吐量routes network航线网络、largest catchment 最大的地区人口量、long haul low cost长途低价(低成本)、premium passengers share高舱务乘客份额、sixth freedom passengers第六航权国家旅客、streamlining passenger processing乘客一体化服务/流线型旅程、mobile kiosk check-in移动登机办理设备、SmartGate kiosks智能通关机等等,后来现场媒体专访中,上述术语全部都有提及。而且因为今年11月将开通成都和悉尼之间的直航航线,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相关背景也是主要准备内容。
题外话:传说中的吸引力法则是很奇妙的,某一段时间你在关注什么,什么事就会不停出现在你眼前。那几天刚好有新闻报道中国大妈大闹悉尼机场,一下就引起我注意,我当时就想是不是悉尼机场给中国旅客提供的服务还不到位,比如中文服务还跟不上,导致大妈和海关人员交流失败,后来专访嘉宾果然专门提到现在有很多针对中国旅客的便利化举措,会提高机场的中文服务等。
5、 口音准备
有关口音可稍作心理准备,或者找到类似口音的音频、视频熟悉。此次受访嘉宾是有一定澳洲口音的。比如years听起来像yes。due to听着像G2, in case 说成in cash,higher airfare的尾音卷舌音很弱,他的发音是“high ay fay” 但是根据语境这些口音都不会造成太大的理解困难。我曾经为斯里兰卡贸促会会长和商会会长与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做过合作意向洽谈口译,相比起来,斯里兰卡英语的口音重得多,需要更努力去听辨。我们对各种口音的熟悉可以放在平时积累,只有多听才能提高口音的听辨能力。当然,职业译员在长期的实战中自然会具备抗口音干扰的能力。也是这次会上,通译的优秀译员若珺在做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高层专访口译时,非洲口音就并未对她造成困扰,表现得非常出色,值得学习。

二、现场口译注意事项
由于本次是媒体专访,现场记者提问,嘉宾回答,译员翻译,完全是记者招待会的架势,场合很正式,现场气氛很严肃,谈不上轻松,而且众多媒体长枪短炮对着,且全程多家电视台数台摄像机录像,嘉宾和我面前摆满了录音笔、话筒等设备,更是增添了一丝紧张。我由于平时教学习惯于公众场合讲话,自己也比较喜欢演讲,所以感到紧张的同时也有一份兴奋。但译员一定得让自己的紧张感在可控的范围内。
1、 注意仪态。
身为译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仪态。比如我坐在嘉宾侧面稍后的位置,着裙装,刚入座时注意到了两腿并拢侧放,后来开始工作后,左手拿话筒,右手记笔记,笔记本只有放在腿上,为了让本子保持水平,不得不膝盖并拢,两小腿稍分开,虽然幅度不大,但看照片也让我觉得有些不妥,今后得注意随时随地,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站姿、坐姿、走姿,注意仪态。
2、 现场应对策略。
1)会谈时间延长。现场口译中出现突发情况很正常。而且记者提问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这次专访本来预计30分钟,由于现场记者问题较多,嘉宾也很健谈,实际进行了约50分钟。主持人提醒:“最后一个问题”,嘉宾回答完后,又有记者提问,虽然是增加的问题,译员仍然要认真对待,不可有一丝懈怠,直至全部问答结束。
2)数字应对。个人认为,此次专访的难点是讲话者引用的大量数据。由于嘉宾是业务发展部的副总裁,各种数据谙熟于心,而且他带了一个平板电脑,手里拿着他的PPT,我手机里也有他的PPT,但是现场记笔记,交传,不可能有时间去查资料。在整个专访过程中,数字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从万级到亿级、百分比、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我后来认真数了下笔记中记录的数字,出现了51个!(好吧,我也用数字了呵呵)而且他语速很快,侃侃而谈时译员也不太好贸然打断,因此连续讲话中夹杂大量的数据,加上口音,对译员信息处理、逻辑分析和笔记都是很大的挑战,容不得半点分心走神,对专注力也有很高的要求。现场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重点抓讲话人主旨、关键词、逻辑结构和重要数据以及引用数据的目的(讲话人想通过数据说明什么问题)。这样译语出来结论会比较明确。正规口译训练中要求译员能处理至少5分钟长度的讲话内容,是有道理的,因为实战要求就是如此。
3)与观众的交流。由于是现场交传,全程除了受访嘉宾,第二聚焦点就是译员,所以译员也是译语发布的演讲者,要注意和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也需要注意译语的反应速度、语速、表达的流畅度、面部表情、与观众的交流等公共演讲注意事项。我大部分时间是手持话筒看着观众进行口译,笔记本放在腿上,时不时看看笔记,因此可以看到现场有观众频频点头,这对我也是一个“安慰”,知道自己翻译的内容观众听懂了或是有共鸣,真心感谢现场和我互动的观众,虽然是小小的反馈,可对译员也是一份鼓励。另外,口译时译员不可将笔记本举得过高高,甚至挡住自己的脸,也不能一直埋头念笔记和观众没有任何交流。


三、译后总结与反思
此次口译任务还算是不辱使命吧。我的译前准备还是比较充分,没有在翻译中遇到不会翻译或者听不懂的术语、地名等;通过整理录音进行自我总结,发现现场口译时反应比较迅速,在讲话人结束随即开口,延迟不超过1-2秒。译语比较规范、用语较为简洁,语速适中,表达比较清晰流畅,对信息的主旨较有意识进行把握,重点信息较完整、准确,逻辑比较清楚。在口译过程中避免了拖沓、不必要的重复和口头禅。但出现了口误,比如“跨国公司”,说成了“国际跨公司”,还要勤加练习,尽量避免口误。口译时注意了和观众眼神交流,音量适中,但由于我自己嗓音的音调偏高,还可以再降一点。数字口译的反应速度需要再提高,一大串数字接连出现时,出现了改口重译数字的情况,今后也应更加重视数字口译的训练。


在专访结束后,环球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网等媒体都对此次专访进行了报道,看到新闻报道中直接引用部分基本都是我现场翻译的原话,小编同学几乎没有怎么整理和润色,让我有了一种见证历史,参与历史的荣誉感,同时,更深感译员的责任重大以及养成良好表达习惯、锤炼措辞的重要性。

翻译是一种技能,翻译更是一门艺术,译技、译艺需要译者/译员穷其一生去打磨和修炼。而口译更是值得用一辈子去热爱,译路前行,译无止境,艺无止境。


P.S.第六届通译杯口译大赛各校区初赛国庆后即将开赛,如此宝贵的口译实践平台,如此难得的公益类口译比赛,简直就是口译学习者们的福利啊,童鞋们还愣着干啥?还不快报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快快投身口译实战吧!:)

其他译员交传

译员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