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译园地

【八届通译杯赛前辅导】口译综述3

 2018/9/27    

第八届通译杯【赛前辅导】系列之口译综述3


本次初赛的综述环节允许参赛选手记笔记,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综述环节的脑记压力。但记笔记也有相应的技巧,并非记得越多越好。我们口译当中有个叫做“认知负荷模型”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人的精力有限,是一定的,那么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每件事情所分配到的精力就会越少”。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笔记记的越多,同时间内你大脑能记的就会越少,所以找到脑记和笔记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就显得异常重要。对于很多初学交传笔记的同学来说,经常会碰到“脑”和“笔”打架的现象,笔记一多,脑子里就一片空白,脑记一多,也无法下笔来记笔记。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会遇到,只有多花时间练习,才能克服这一困难。

那么对于此次比赛来说,如果之前你接触过交替传译笔记的相关练习,那就可以用口译笔记来帮助你多记一些要点。但是如果没接触的话,就可以看下今天要讲的几个要点,只要赛前多花点时间,一定可以有较大的提高。


第一,中英文混合搭配记笔记,适当地向目标语言靠近。也就是说,如果是做第一道题(听英文录音写英文综述),那么可以适当的多用英文来记笔记,这样也可以减少中文想不起来导致的滞后。做第二道题的时候(听英文录音写中文综述),就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记录中文。


第二,记什么?考试的时候,并不是做速记,不可能把每个字都写下来,那么要记的内容一定是最关键、最能帮助你回忆起原文的内容。其中作用比较大的就是“主谓宾”加“逻辑符号”。一个句子中,只要你能抓住主谓宾,有时候甚至只抓住其中一个就可以回想起很多内容。比如这么一句话:We all have two ears and one mouth, so we should do twice as much listening as we should do with speaking。对于第一句话来说,你只需要记下“2 耳,1口”即可,一定可以回想起来全部内容。说到逻辑符号,也就是句子中的连接词,比如:“so, however, but, that is why”等等,一定要尽可能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出现“句子都记下来了,但不知道句子之间有啥关系”的尴尬。如果你手速比较快的话,可以直接写下连接词,如果手速比较慢的话,可以用一些符号来代表逻辑词,对于连接词,我们在第三点中详细介绍。


第三,逻辑符号。对于简单的英语单词,可以直接写下来,比如if, but,so等。除此之外,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表示。比如说可以用∵来表示因为,向上的箭头  表示增加,反之向下的箭头表示减少。用横箭头表示目的或者因果,例:如果有出现这样一句话“I have been paying attention to your comments on my videos so that my videos can become better ”,你可以这样来记:

这样的话,整个句子一目了然。

这就是一些简单的笔记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记笔记。下面大家可以看一个例子,自己试着来记录一下,文末将会提供参考笔记。

“There is saying, we have got one mouth and two ears, so we should do twice as much listening as we should do with speaking.  Guys, I have always been paying attention to your comments on my videos and I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The goals is to make my videos better.
Sometimes, you may not have any audience at all. But it can just be your brother, kids and parents. Take them as your audience, listen to their opinions and adjust.
You might need to take their ideas with a grain of salt, because not everyone’s opinion is correct. Still, you need to listen.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y are the people you want to reach.”

参考笔记: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笔记练习,大家一定要多多练习,熟能生巧。可以用听听力,而不是看文本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模拟比赛真实环境。


下一篇中,我们将给出更多笔记的实例。